各市(自治州)、縣(市、區)財政局,省有關單位:
為加快推進我省“六大產業基地”建設,著力構建富有貴州特色、在國家產業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現將《省級財政支持“六大產業基地”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2024年4月1日
省級財政支持“六大產業基地”建設的
若干政策措施
為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落實國發〔2022〕2號文件,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省級財政通過統籌財政資源,強化資金保障,切實做到財政資源向“六大產業基地”匯集,著力構建富有貴州特色、在國家產業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加快推進我省建設“六大產業基地”,現制定如下財政政策措施。
一、總體要求
(一)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大力推進“六大產業基地”建設,積極服務和融入國家戰略的決策部署,圍繞我省比較優勢,聚焦“一圖三清單”和“3533”目標任務,政策精準滴灌,為貴州建立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有力支撐。
(二)統籌省級現有專項資金、積極爭取中央支持,運用市場化手段優化財政資源配置,加強財政政策與金融政策銜接聯動,充分發揮財政專項資金、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政府擔保體系及產業投資基金的引導和撬動作用。
二、政策措施
(一)推動“六大產業基地”園區建設。
1.創新財政資金支持方式,2024年通過省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安排1億元,以融資貼息方式支持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項目重點園區配套基礎設施貸款貼息,進一步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和撬動作用。
2.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積極指導各地做好新增專項債券項目申報儲備,將產業園區基礎設施作為重點支持領域,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國家級或省級產業園區基礎設施項目發行新增專項債券。
(二)利用產業基金、風險代償補償機制助力產業發展。
3.加大產業基金投入力度,2024年繼續安排267億元注入“四化”及生態環保、新動能產業基金,強化對“六大產業基地”建設支持,加強對工業首位產業、主導產業、重大項目支持力度。
4.完善風險代償補償機制,圍繞“六大產業基地”建設內容,積極爭取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對我省擔保項目分險支持,對融資擔保機構收取擔保費率1%及以下的項目,免收再擔保費,有效引導融資擔保機構減費讓利,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流向小微企業、“三農”領域。
(三)大力培育“六大產業基地”優質企業。
5.通過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省能源安全生產和保供專項資金,在“十四五”期間,對營業收入首次突破1000億級、500億級、100億級、10億級的企業,分檔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單戶企業(一級企業)獎勵不低于200萬元,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
6.通過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對新增上規入統工業企業按每戶20萬元的標準實施獎勵,對新認定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按照每戶100萬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獎勵,對新認定的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培育企業,按照每戶60萬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獎勵;對新認定的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按照每戶40萬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獎勵,對新認定的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按照每戶20萬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獎勵。
7.充分利用貴州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通過直接補助、融資貼息、以獎代補等方式,支持中小企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改善中小微企業融資環境,支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
8.通過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對新認定的國家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國家工業設計中心給予一次性補助100萬元,對新認定的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工業設計中心給予一次性補助50萬元。
(四)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產業技術改造。
9.通過省科技廳科技創新發展專項資金,支持我省圍繞“六大產業基地”“富礦精開”產業鏈部署創新鏈,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單個科研項目(課題)支持額度原則上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
10.通過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支持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支持企業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實施技術改造,提升發展質效;支持產業基礎能力提升和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鼓勵承接產業轉移,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單個項目獲支持額度原則上不超過1000萬元。
(五)推動我省現代能源產業發展。
11.通過省能源安全生產和保供專項資金,重點支持透明礦山及煤礦智能化建設,對達到透明礦山建設標準且通過驗收的煤礦,按總投資額的30%進行獎補且不超過200萬元;對新實施的智能化采煤工作面、新實施的智能化掘進工作面實現掘進過程遠程集控的、智能煤礦項目分別按照400萬元/個、100萬元/個、450萬元/礦的標準進行獎補。
12.通過省能源安全生產和保供專項資金,著力做好煤電要素保障,完成電煤中長期合同任務的煤礦,對其供應統調電廠、非統調電廠分別按8元/噸、4元/噸進行獎補;迎峰度冬電力保供期,對煤電機組超過裝機容量75%及以上的發電能力視為頂峰電力,并對頂峰電量實行分段式獎補;對經批準移峰填谷組織生產的企業按0.1元/千瓦時的標準進行用電獎補;對上一年度完成應急性電煤儲備任務的國有煤炭企業,按20元/噸的標準進行獎補。
(六)開拓算力市場,做大做強算力產業。
13.2024—2026年,省級財政每年安排約8000萬元,用于發放“貴州算力券”,對購買符合條件的貴州算力服務或貴州數據交易產品,給予綜合政策激勵。
14.發展云服務產業,對云服務營收首次達到500億元、200億元、100億元的企業,分別給予2000萬元、1000萬元、500萬元的獎勵。
15.開展典型案例示范推廣,優先突破數字工廠、智慧煤礦、數字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文化旅游、數字鄉村等重點方向,其他各行各業比照推進大力開放應用場景,將數字化應用場景打造的重點項目納入各單位專項資金支持范圍。
(七)多措并舉助力“六大產業基地”建設。
16.積極落實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六大產業基地”中符合條件的企業,可按規定享受高新技術企業、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可按規定減按15%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六大產業基地”中符合條件的企業,可按規定享受國家出臺的各項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
17.強化省屬企業資本金注入。通過優化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結構,聚焦“六大產業基地”國有企業發展,持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18.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完善省對縣轉移支付分配辦法,落實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財政激勵獎補機制,激發地方發展產業內生動力,做大財政收入總量,提升財政收入質量。
三、工作要求
(一)強化統籌推進。各地、各部門要按職責認真履行,主動作為,超前謀劃,積極指導和組織相關企業按規定程序申報項目,切實用好用活資金,助力我省“六大產業基地”建設,推動我省新型工業化進程。
(二)強化政策落實。各地、各部門要加強資金項目監督檢查,牢固樹立“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預算績效管理意識,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